郭嘉的几个阵容搭配图片

22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郭嘉的几个阵容搭配图片”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郭嘉的几个阵容搭配图片插图

兵战四时有3个阵营,这里也是有五队供存搭配可以跟大家推荐的,在有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可以确保大家对于阵容搭配的完整性的,是可以很好的共存搭配和使用的。

共存推荐一:

姜维、庞统、诸葛亮

姜维 战法选择推荐:夺魂挟魄、杯蛇鬼车

庞统 战法选择推荐:太平道法、熯天炽地

诸葛亮 战法选择推荐:抚辑军民、整装待发

共存推荐二:

吕布、郭嘉、黄月英

吕布 战法选择推荐:一骑当千、鬼神霆威

郭嘉 战法选择推荐:铁骑驱池、三势阵

黄月英 战法选择推荐:横戈跃马、虎豹骑

共存推荐三:

赵云、关银屏、魏延

赵云 战法选择推荐:草船借箭、婴城自守

关银屏 战法选择推荐:青州兵、据水断桥

魏延 战法选择推荐:破阵催坚、绝其涉道

共存推荐四:

陆逊、太史慈、程普

陆逊 战法选择推荐:当锋摧决、兵无常势

太史慈 战法选择推荐:折冲御侮、速乘其利

程普 战法选择推荐:锦帆军、一力拒守

共存推荐五:

刘备、张飞、关羽

刘备 战法选择推荐:御敌屏障、陷阵营

张飞 战法选择推荐:箕形阵、击其惰归

关羽 战法选择推荐:威谋糜亢、千里走单骑

这几个搭配是比较推荐的,无论是搭配还是使用效果上都是不错的,是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的。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志战略版兵战四时最强阵容的相关分享了,游戏里是还有很多不错的阵容的,小编也会持续和大家分享的,是可以多多关注小编来来接更多阵容搭配的,都是会有不错的效果的。

三国杀十大败笔武将是哪些?

三国杀十大败笔武将是:鲁肃,袁术,曹仁,黄盖,郭嘉,吕蒙,袁绍,周瑜,法正,大乔。

袁术:玩好术爸要控制住自己的出牌只用价值最高的1.2张没意义的牌不到随便丢,不要武器装备秀各种。术爸不吃位置,任何身份都十分出色。前期过牌量大容易攻防一体,即使到了后期,摸4弃2的术爸论个人能力也不会输给任何人。

而且还有福利技伪帝,这可是只有主公专享的技能术爸也能拥有。为什么主公方少一人?其实就是因为三点1主公多一点上限。2反贼死了可以多摸3张牌。3拥有主公技。

我觉得术爸论能力在身份局已经可以数一数二了,不仅单挑强,综合能力全面又高,还不吃位置,身份适应性也超强。

大乔:在于前期,事实上前期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前期打好了基础中后期就相对轻松许多。主要就是人数方面的压制、大乔起手4张+摸2张可以有6张牌指使。有一张乐不思蜀很容易、前期的乐不思蜀是很致命的,大部分主公被打残第一轮被贴上乐基本这局就交代了。

很多人把国色当锁定技,甚至乐不明身份的人,这样实质上是相当愚蠢的。细水长流,大乔没必要乐一些手牌较少的,回合外技能的武将。除非你手上的乐已经多到丢了。只要乐住对手的核心武将,实质上大乔的作用就非常强大了。多少神将的技能在出牌阶段我就不说了、所以换句话来说大乔是可以克制很多神将的。但从这一点大乔就可以算得上是强将了。

《三国志战略版》吕布郭嘉黄月英三势阵战法搭配是什么?

《三国志战略版》吕布郭嘉黄月英三势阵战法搭配是

主将:吕布,战法搭配——骑当千+鬼神霆威。

副将:郭嘉,战法搭配——挫锐+横戈跃马。

副将:黄月英,战法搭配——三势阵+虎豹骑。

这个阵容其实是很多玩家都非常熟悉的碰瓷吕阵容,玩法也非常的简单,郭嘉黄月英稳定给吕布提供50%免伤、洞察以及30%增伤输出的BUFF。

三势阵的效果

当我军武将属于不同阵营的时候,前五回合主将主动战法和突击战法的发动概率增加16%,其中一位副将受到伤害降低30%,另外一位副将造成伤害增加25%。这个阵法效果很出色,但不能跟锋矢阵、八门金锁阵一起使用。

吕布的主动技能天下无双是三国里面最霸道的技能,强制对方与自己进行三回合平A,基本上触发后没几个武将能扛得住吕布的几刀。

但由于触发概率并不高,在搭配三势阵后增加16%,所以吕布非常适合这个阵法。

郭嘉的资料 三国鬼才(详细)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础,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侵。

郭嘉字奉孝,曹操手下主要谋士之一。郭嘉出身寒门,自幼胸怀大志。“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暗中交结有识之士(“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世俗之士交往(“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这些“英隽”里面应该包括荀彧、辛评、郭图等人,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最初他投奔实力较强的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但郭嘉仅数十日就发现袁绍优柔寡断,不善用人,难成大业。他对同在袁绍帐下当谋士的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毅然离去。

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曹操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两人相谈许久后,曹操赞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对曹操的气度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辅佐曹操

三国演义动画版中的郭嘉当时,诸侯割据一隅,并无鲸吞四海之志。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建安元年(196年),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刘备,刘备不久便又得兵万余人,引起吕布妒恨,率兵攻打刘备。刘备逃走,归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表刘备领豫州牧。有人建议曹操诛杀刘备以防后患。曹操征求郭嘉的意见,郭嘉分析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说:“君得之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于是给刘备增兵增粮,派其至沛(今江苏沛县),收集散兵以对付吕布。

建安二年(197年),袁绍修书与曹操,辞语骄慢。曹操大怒,对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二人回答说:“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曹操笑着说:“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郭嘉又说:“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荀彧说:“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曹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之争,必备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以上就是著名的“十胜论”,它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解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事上的顾虑,鼓舞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曹操于是上表封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至长安,移书写信给韩遂、马腾等,二人遂各遣子入京为人质。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讨吕布。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荀攸和郭嘉却看出了胜机,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点头称是,于是,曹军乃引沂水、泗水灌城。经月余,吕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叛变,引曹军攻入下邳,吕布被围在白门楼,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诛杀吕布、陈宫、高顺等,传首许都,凯旋班师。此役,曹操歼灭了劲敌吕布,为扫灭袁绍等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除掉曹操。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郭嘉、程昱、董昭等闻后,都说:“备不可遣也”(《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曹操后悔,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后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乘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之时,袭斩徐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刺史车胄,又击败曹操派去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军,据有徐州、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等地,背叛曹操,响应袁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大军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子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欲亲自征讨刘备,部将们担心袁绍从背后攻击,都进言说:“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曹操则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也认为:“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但三国志中说是曹操本谋曹操为剪除后患,遂亲率大军东征刘备。冀州别驾田丰劝说袁绍,乘机袭击曹操后方,袁绍却以幼子重病为由不肯出兵。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刘备部将关羽,又进击依附刘备的昌稀等,将其击破。刘备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袁绍,逐渐收集溃散的残兵败将,成为袁绍大举攻曹的力量。此战,曹操迅速击溃刘备,避免了在官渡之战中两面作战的局面。

自兴平二年(195年)起,孙策从袁术处借兵,渡江征讨江东(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至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已尽得江东之地,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此时孙策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在此紧急关头,郭嘉居然提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见解: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因为孙策来不了。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官渡之战前,孙策先头部队被广陵太守陈登击溃。不久,孙策果然被郭嘉言中,后为刺客所杀。

同年,郭嘉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无甚建树。建安七年(201年)5月,袁绍因军败愤愧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大将军及冀州牧位,令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九月,曹军渡黄河攻黎阳,谭请增兵,尚恐谭兵多后夺其权,遂自率军来援,与曹军相持于黎阳。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军发起总攻,大战于黎阳城下,袁军战败,袁尚、袁谭弃城逃邺,曹军占领黎阳。四月,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曹操纳其计。五月,撤军返许昌(今河南许昌东),留部将贾信屯兵黎阳,监视袁军。

建安九年(203年),袁尚、袁谭果然发起内讧,袁谭为袁尚所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七月,袁尚军溃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辎重尽为曹军所获。邺城守军闻汛瓦解。十月,袁尚势力基本上为曹操所消灭。

在曹操围攻邺城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又背叛曹操,乘机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并进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袁谭收袁尚残部,驻扎龙凑(今山东平原东南)。曹操在击垮袁尚后,按各个击破的方针,以袁谭背盟为借口,出兵进攻袁谭。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进攻南皮,大破袁军,占领南皮,袁谭出逃,被曹军追上杀死。袁谭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郭嘉对曹操说:“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为安抚地方,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统治。冀州平定,郭嘉因功被封为洧阳亭侯。

郭嘉之死

美美的郭嘉美人~时辽西少数民族乌桓部落乘中原战乱,掳迁汉族边民10余万户。曹操取冀州,杀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二者联结,不断侵扰边境。曹操为统一北方,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刘备闻讯,立即赶往荆州,劝刘表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夺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迎献帝,兴汉室。曹操甚为担心,诸将皆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郭嘉却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曹操听罢,茅塞顿开,遂立即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但是当时秋天七月份的时候发大水,海边的道路不通,于是田畴自请为向导,带曹军出卢龙塞,但塞外道路不通,于是挖山填谷,途径白檀、平冈、鲜卑庭等地五百余里,向柳城进军。后行不到两百余里,敌军发觉了,袁尚便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率领数万骑兵迎战。八月份,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两军偶然相遇,虏军人多势众,再加上曹军未带辎重,披甲的人少,所以“左右皆惧”。曹公登高而望,看到虏军“虏陈不整”,于是抓住机会,纵兵攻击,是役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斩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参见白狼山之战),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曹操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不久,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单于速濮丸。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平定了乌丸,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病重卧床之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回师不久郭嘉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这一年,是建安十二年(207年)。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两位重量级谋臣郭嘉和诸葛亮擦肩而过,郭嘉撒手离去,诸葛亮正式出山。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与程昱、刘晔、董昭、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历史上的郭嘉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书上称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东汉末年谋士)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历史十分苛刻,郭嘉没被神化。郭嘉的名声,是曹操夸出来的。曹操兵败赤壁之后的一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把郭嘉才能的评价一下子推到了巅峰。首先,郭嘉是河北名士,舍弃强大袁绍而投奔弱小曹操,足见郭嘉识人之明。

官渡大战对曹操的意义十分巨大,尽管之前曹操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兼并战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成功无疑都有郭嘉的参与。官渡大战,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对比是一比八,差距十分悬殊。但曹操在郭嘉等的辅佐下,不仅大败袁绍,还收服青幽并冀四州之地,完成了北方统一。

好了,今天关于“郭嘉的几个阵容搭配图片”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郭嘉的几个阵容搭配图片”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943756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