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

150

要想了解更多方面的精彩内容,就能关注我的头条号,金哥等你哦。大家好,这里是紫金城之巅的《热带气旋(台风)故事汇》欢迎各位小伙伴们收看本期的精彩内容。

导语:台风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影响力可想而知。

那么,大家知道广东近年来最强台风(按年份排序)是怎么样的?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说不定就有你熟悉的台风了。

一、台风莎莉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插图

9615号台风灾害图片

9月初,菲律宾以东的季风槽再次活跃,深厚对流持续爆发。

此时副高正强而有力地西伸着,脊线南落到27N,牢牢控制华南沿海。

这种华南西行台风的经典形势,人们司空见惯。

9月2日,JTWC顺理成章地升格了一个热带扰动,关岛附近。

初生的她成长得并不迅速,对流日消夜长,2天后才整合出完整的LLCC。

有高空反气旋的助力,辐散良好。

JTWC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

9月5日早上,JTWC升格,热带低压23W诞生,18小时后,JTWC升格热带风暴。经过4天的发展,它终于获得命名:Sally,一个温柔而又美丽的名字。

在2000年以前,中国气象局只用年份+编号来称呼台风,Sally这个名字也许无人知晓,但9615这个编号,却让人闻风丧胆。

事实上,Sally并不如她名字般“温柔”,而是实打实的“女汉子”。

良好的辐散,微弱的风切变,很不错的水温,命名后的半天,她从热带风暴增强为一级台风。

副高非常稳定,她朝着西北偏西方向前进,试图闯入巴士海峡,直捣广东。

是的,广东仍没有台风登陆。

经历近半个月的休整,菲律宾以东的水温偏高,一片火红。

Sally没有疲倦的意思,继续向颠峰冲刺,能量不断向中心汇集,CDO的组织越来越紧密,对流不断爆发。

终于,她的风眼打开了,越来越清晰地镶嵌在CDO中。

9月7日晚上,Sally在吕宋北部近海爆发出一个无云、清晰而且浑圆的风眼。

与此同时,她的眼墙也拥有不错的对流。

JTWC分析出T7.0的强度,随即给出了140kts的评价,最高等级的五级台风!

HKO把强度定在95kts,放在现在属于强台风上限。

9月7日晚上,Sally在吕宋北部近海爆发出一个无云、清晰而且浑圆的风眼。

与此同时,她的眼墙也拥有不错的对流。

JTWC分析出T7.0的强度,随即给出了140kts的评价,最高等级的五级台风!

HKO把强度定在95kts,放在现在属于强台风上限。

相对保守的JMA、CWB的评价为85kts、48m/s。

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CMA,只给出40m/s960hPa的强度。

事实上,登陆的实测远不止如此。

此时的Sally已经接近吕宋岛,无可避免地受到地形干扰,增强的脚步总算告一段落。

同样是地形的影响,Sally几乎以正西的路径通过海峡,风眼横穿巴林塘群岛。

不敢想象,五级台风眼墙下,这几个落后的岛屿是怎样的惨烈。

直到十几年后,这些岛屿才陆续建成气象站。

没有实测,我们永远不知道Sally的巅峰是怎样的。

人们所知的,只有200公里外的台湾兰屿,阵风34.8m/s,恒春阵风26.9m/s,这些不痛不痒的记录。

失去实测的支持,人们只能依靠卫星的图像。

可是1996年的中国,风云二号静止卫星尚未发射,风云一号两颗试验星早已寿终正寝,只能依靠国外的卫星数据。

尚未进入信息时代的96年,气象局并不容易。

只有一个可怕的事实摆在眼前:一个超强台风正通过巴士海峡,将正面袭击广东!

人们终于意识到来者不善,HKO也意识到Sally的威胁,于是在9月8日早上5点发出一号戒备信号,此时Sally刚进香港800km警戒线不久。

太阳徐徐升起,阳光普照大地,和缓的偏北风轻轻吹拂,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

9月8日白天,华南普遍出现高温天气,台风从东南方蔓延而来。

熟悉台风的人们都知道,这是台风来临的征兆,他们猜中了开头,却意料不到,台风来得这么快这么猛……副高死死地压在华南上空,Sally采取了飞速的西北偏西路径,24小时平均移速达到了32km/h,最快时超过40km/h,她与1979年的台风荷贝(Hope)齐名,成为有记录以来横过南海速度最快的台风!

8日傍晚,仅用12小时,Sally狂奔500公里,闯进116E,进入香港东南方不足400km的范围。

广东气象台照惯例在17点发布台风警报。

而HKO也发出三号强风信号,声言“发出8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机会不大”。

事实证明HKO是错误的。

黄昏最后一缕阳光在漫天的太幕中消逝,接下来的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入夜后,东北风依然清劲,空气显得有一丝闷热。

谁也不知道风力将在哪一分钟增强,只能静静地等待。

20点,Sally飘进香港东南方290KM的地方,Sally细小的仅有250km的6级风圈仍然没有碰到陆地。

21点,风力稍微增强,离岸的岛屿出现强风,但陆地安详的气氛依旧没有打破。

这也许是暴风雨来临之前最后的宁静了。

22点,强风终于来了。

飞快的移速加剧了半圆效应,Sally的危险半圈覆盖着整个华南沿海。

位于珠三角东部的香港首当其冲。

细雨一阵接一阵地下着,横澜岛的风力在1个小时之内,从10m/s增强到17.5m/s,接近8级。

澳门气象局见情况不妙,迅速改挂八号东北风球,但HKO依然沉默。

随着Sally步步逼近,越来越大的东北风夹杂着密集的雨滴,狠狠地扑向南粤大地。

23点,横澜岛的风力进一步增强,跃升到25m/s后不再下降!

此外,香港各地的持续风速普遍上升到强风等级以上,离岸和高地更吹起烈风甚至暴风,维港岌岌可危。

HKO还在犹豫。9日凌晨2点,Sally在香港以南180km掠过。现在,香港要直面Sally威力最强的东北象限了。

闪电如丝带般在空中飞舞,雷暴震醒一户又一户,狂暴的东南风窜进维多利亚港,激起一波又一波狂潮,香港普遍出现0.8~1.3m的增水,横澜岛记录到全港最大的阵风(除山地外)–140km/h,13级,长洲录得1小时平均风速88km/h,接近10级。

HKO无奈地在2时15分“补发”了一个,也是1996年唯一的八号风球。

随着Sally迅速移离,香港的风雨渐歇,HKO在5:40除下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3小时25分的八号风球是1984年以来最短的。

天亮了,打工仔照常上班,学生哥则额外获得一天阳光假期。

Sally给香港留下的,除了30~80MM外的雨水,就是大风后的凌乱,树枝和碎片遍地。

这仅仅是Sally献上的见面礼。

进入九月份,北方的冷空气蠢蠢欲动。

正当台风在海上兴风作浪时,一股冷空气悄然扩散到江南地区,并在9日早上进入广东。

这无疑给Sally增强了“风雨潮”的威力。

在更大的气压梯度之下,香港到阳江一带沿海先后出现8~12级,阵风10~15级的大风,其中,上川岛阵风38m/s,阳江闸坡>40m/s,阳江47m/s。

前方的茂名和湛江危在旦夕。

9日上午8时,9615台风进入112E,阳江正南方的海面上。

广东气象台向湛江一带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预测Sally极有可能在湛江附近登陆。

对湛江人来说,台风司空见惯,登陆湛江的不在少数。

这天早上,生活依然继续,人们侥幸地希望台风离去,全不知即将登陆的是风力高达50m/s的强台风,似乎一厢情愿地相信,8007和5413号特大台风永远不会再临。

整个湛江市不分上下,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台风的警报发布不到位,防台措施没有落实,民众收不到最新的台风消息,学校继续上课,人们继续上班,继续上街。

海上的渔民还有没回港的,海上油床作业人员没有撤回,渔排上的人们依然守护着他们的血汗.…

早在前一天的晚上,湛江港就已改挂3号风球(8级)。

防台指挥部下午起就逐个打电话到有关单位,通知紧急防台。

部分单位非但无人值班,甚至在台风登陆前夜还没开始做防台工作,认为台风第二天晚上才登陆,第二天上午做防台工作还来得及;某公司一位负责领导还不以为然地说,风大时船长自然会离码头的。

湛江港内的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船员繁多,锚地有限,港内已达过饱和状态。

商船、渔船、渡船、军用舰船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船,不分本港外港,密密麻麻地挤进这片水域。

一旦走锚,将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台风距湛江已经不足120km,烈风圈早已覆盖粤西沿海,眼墙步步逼近。

此时的湛江,天色更加阴晦,跑马云漫天飞驰,7~8级的东北风夹杂着细雨,给蒙在鼓里的湛江人敲响最后的警钟。

应该庆幸,不少人意识到情况不妙。

部分学校在没有收到停课通知下,及时安排学生回家。

街上的人们陆续躲避,渐大的风雨中,从容的等待。

9点半,Sally的眼墙开始接触颤抖的湛江,噩梦降临:风声吞没一切,雨点遮天蔽日,垃圾杂物漫天飞舞。

摩托车转眼被掀翻,汽车失控,交通瘫痪。

平日看似屹立不倒的大树顷刻倒下,巨型广告牌竟如孩子手中的纸鹞[yào]般飘荡在空中。

湛江港内,重达几十吨的巨型龙门吊机,竟像玩具一般脆弱,折断、破损、滑进大海……

此时,湛江气象台的气氛无比紧张,气象工作者紧绷的神经一次又一次被不断刷新的数据所震惊。

当年气象站还在老城区,仪器远没有当今的先进,采用的是达因自记式风速计,原理是用一块悬吊在空中的板,通过记录风吹动时板上扬的角度,换算成风速,误差可想而知,而且风速纸上限值为50m/s。

同样的,当年使用的旧式气压自记仪,量程仅960hPa-1050hPa。

在9615这样强悍的台风下,如此低端的仪器根本不足以记录她的狂暴。

湛江东部沿海所有风速仪基本被摧毁,气象台的仪器勉强维持工作。

每一阵大风过来,风速计指针猛然都往上一跳,终于风力再也没低于12级了。

10:00~10:37,风速9次超过40m/s,测得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48.8m/s,并3次记录到57m/s以上的强阵风。

由于风速太大,风速仪的笔尖被风压出风记录纸外,超出观测极限,没能录得实际最大风速和极大阵风——至少可以肯定,持续风>50m/s,阵风>57m/s。

11时前后,9615号强台风在湛江吴川市吴阳镇沿海登陆!

本年度首个在广东登陆的台风,也是建国以来最晚的初台。

是的,风眼来了。

11:00~11:12期间,风速降到了最低,期间有5分钟为静风,此后风力再度加大。

至于气压,08时为993.1hPa,10时34分为953.5hPa,10时56分为942.3hPa(此时吹北风11m/s,台风中心仍未达到最近距离),3小时下降了47.6hPa,随后超过气压自记仪下限,时间长达43分钟!

根据推测,9615号台风在11时10分左右距离湛江站最近,此前1小时内,最大半小时降压17hPa,湛江市气象台最终将最低气压订正为938.9hPa以下。

与此同时,在坡头南油港湾海面上的南海503船测得最大风速61m/s,滨海283船测得最大风速65~68m/s;在湛江港内的台湾怡荣号商船测得65~70m/s的最大风速。

而在30公里外的登陆点吴川市吴阳镇,当年没有气象观测站,极大风速无法考究。

值得注意的是,湛江市区处于台风路径的西侧和南侧,即安全半圈里。

按9615将近40km/h的移速推算,危险半圈的风力甚至可达55m/s以上。

港内的隐忧,终于变成现实。

部分船舶按习惯抛了左长右短的八字锚,想待风大后再放长右锚链。

如果处在台风右半圈(危险半圈),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可是湛江港却处在台风左半圈,船只逆时针顺风向左转时,由于锚链受力不平衡,发生走锚。

拥挤的水域发生连锁反应,船舶首尾相碰,连环相撞受损,最后沉没。

13级以上的大风持续了40分钟,12级大风持续了1小时48分钟,8级以上大风持续了7小时。

9615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几个小时后,她再次在广西北海和防城港登陆。

登陆北海时气压只剩960Pa,但是她依然能用40m/s以上的阵风来证明她的实力,也使她成为广西北海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特大台风。

王者总有告别时,1天后,9615壮烈地消逝在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中。

随着9615的远离,狂风已经退去,但雨水绵延不断,在9月9日一天里,降水量达到80~150mm。

道路充满着积水和垃圾。

大量的大树被剥光了树叶树枝树皮,最终成了根柱子倒在地上!

灯柱被狂风掰弯,伏倒在地。倒塌的房屋不计其数,许多建筑物成了只剩下钢筋水泥的光壳子。

受损的房屋更是多不胜数。其中,庞大的湛江体育馆后来用了数千万元重修。

无家可归的人只能到暂住地躲避,在风雨中痛哭失声。

海边的景象惨不忍睹。狂风掀起了1~2米的风暴潮,粤西沿海大部分地区都超过了警戒水位。

港内船舶近三分之一走锚,碰撞受损,百吨重的船只被风浪抛上海堤。

渔船沉没,船上渔民生死未卜,港内共捞起97具尸体。

海堤溃决,鱼塘、虾塘、水田、农田完全被淹没,联成一片分不清边界。

香蕉、甘蔗没有一棵是直立的。

更让人不堪回首的是台风后的社会秩序。

被人们忽略的水井成了救命之源,蜡烛和油灯供不应求,不少黑心店主哄抬物价,屡禁不止。

人心惶惶之时,谣言四起。

深夜时分,有人散布地震谣言。

市民如同惊弓之鸟,不管夜深和停电,匆匆收拾行囊,慌张地往市郊空旷地区逃难。

市内上演一幕幕紧急大逃亡的恐怖场景,仿佛战乱年代重临。

最后,人们在两公里外的郊区市场停歇下来,呆了三个多小时不见动静,胆子大的便回家去了。

整个湛江城,伤亡惨重。

亲历者回忆道:“我永远忘不了那几位因接送孩子而不幸在台风中遇难的家长。”

“不少人在屋里因顶不住门窗而被旋转的家具活活打死打伤;路上行人不少被刮起物品打死,打伤的随处可见”“当时医院里满是伤员,医用缝线极短时间内就用光”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全省死亡人数330人,受灾人口873万人。

风灾中,倒塌或损坏房屋116.4万间,农业受灾面积44.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8.63亿元。

其中,仅湛江市死亡人数就达256人,受伤人数23000人。

湛江遭受空前毁灭性破坏。

世界首次出现龙门吊被风吹下大海,整个湛江港大型机械受损或摧毁达到55台。

湛江电网的电线、电塔彻底摧毁,与省电网解列。

通信线路、光缆全部中断。

供水、交通亦完全瘫痪,全市停电、停水、停工、停课,遭受毁灭性破坏。

台风冲毁江海堤135.3公里,桥涵168座,农作物受灾面积21.84万公顷,损粮19.1万吨,沉船3996艘。

二、台风伊布都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插图1

台风珍珠

直至19日8时日本气象厅才认为其转化为温带气旋并停止编号。

四、台风黑格比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插图2

台风韦森特

2012年7月17日至18日,一对流区在菲律宾东方海面脱离强烈热带风暴卡努环流并独立发展为低压区92W。

2012年7月18日下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92W升级为热带低气压。

2012年7月20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发出烈风警告。

中国香港天文台在上午7时45分表示“一个热带低气压似乎在形成中”,在下午1时,把该低压区升级为热带低气压。

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7月20日稍晚,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92W升级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9W。

2012年7月21日,日本气象厅命名为“韦森特”,给予国际编号1208。

中国香港天文台亦在下午11时45分把韦森特升为热带风暴。

2012年7月22日,赤道反气旋出现,与副热带高压脊形成鞍形场。

夹在中间,失去引导气流而明显减速移动,在中国香港之东南偏南约350公里停滞不前;但移动缓慢之时亦有所加强。

2012年7月23日上午3时45分,中国香港天文台升为强烈热带风暴。

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升为台风,升级前35分钟南海一个接近此风暴中心的石油平台曾经测得36.7米每秒的两分钟平均风速。

下午1时55分,中国香港天文台升格为台风。

下午11时45分,中国香港天文台表示此热带气旋急剧增强,升格为强台风。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此风暴由一级台风直接升格为四级台风。

2012年7月24日上午4时15分,台风韦森特在中国台山市赤溪镇沿海附近登陆,中国香港天文台在上午4时45分降级为台风。

台风韦森特改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加速至每小时24公里。

中国香港天文台在上午9时45分降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45分把韦森特进一步降为热带风暴,在下午11时20分把台风韦森特降为热带低气压,在下午再改向西南偏西移动。

2012年7月25日,台风韦森特改向西南移动,进入越南北部,维持强度至中午过后。

中国香港天文台在下午4时15分,把台风韦森特降级为低压区。

六、台风尤特

2013年9月下旬,西北太平洋洋面水温异常高,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以东洋面热带扰动频繁。

2013年9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北部海面上生成。

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

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

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8月9日下午4时,由于扰动云系快速整合,并明显地产生螺旋性,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

凌晨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11W。

香港天文台在凌晨4时45分表示“一个低压区正为菲律宾以东海域带来不稳定天气”,并在早上7时45分表示“菲律宾以东海域气压颇低,一个热带低气压似乎在形成中”,最后在下午4时正把该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急剧加强

8月10日凌晨3时0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尤特”。

此后“尤特”爆发增强,于短短半日之内由热带低气压,连升三级成为台风。

凌晨3时45分,香港天文台把“尤特”升格为热带风暴。

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上午11时45分,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同时把“尤特”升级为强热带风暴。

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下午3时45分,香港天文台把“尤特”升格为台风。

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第一次巅峰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插图3

台风“尤特”路径

七、台风天兔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插图4

威马逊[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

2014年7月9日,一个低压区在楚克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

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7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2014年7月9日,一个低压区在楚克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

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7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MEDIUM”。

下午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将其评级提升为“HIGH”

晚上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09W。

7月11日凌晨3时,该热带低气压组织转好,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

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2日凌晨2时,因云带再次变得松散,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早前升格并把稍前的强度下调为热带低气压。

中午12时,该热带低气压于关岛莺歌沿海登陆。

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同时,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威马逊。

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

显著增强

2014年7月13日凌晨3时45分,威马逊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天文台把威马逊强度评级为热带风暴。

晚上7时,威马逊进入菲律宾负责范围,因此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其命名为Glenda。

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威马逊以时速22至25公里的速度西移,一直有对流引发及消散,强度变化不大。

2014年7月14日,威马逊向西南偏西移动,并因环境转好,迅速而显著地增强。

早上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上午9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上午11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下午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

晚上8时,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

晚上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晚上9时45分,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台风。

此时的威马逊螺旋性大大变好,令对流得以集中并维持。

首次临岸

2014年7月15日,威马逊延续其增强趋势,并恢复西移路径,登陆前更急剧增强。

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三级台风。

下午3时,威马逊的细小风眼显现。

下午3时半,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下午5时,威马逊于菲律宾阿尔拜省拉普拉普登陆。

下午6时半,威马逊于菲律宾阿尔拜省塔瓦科再次登陆。

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7月16日,威马逊采取西北偏西移动路径,移动速度维持在每小时22至25公里,穿越菲律宾中部,并进入南海。

午夜12时,威马逊再次于菲律宾奎松省卡塔纳万登陆。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2时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

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进一步降格为二级台风。

同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上午9时半,香港天文台亦将其降格为台风。

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因威马逊的移动路径与菲律宾群岛的高山接近,导致部分对流无法越过,导致威马逊的北面眼墙崩溃,出海时几乎没有对流覆盖。

进入南海

2014年7月17日,威马逊继续向西北偏西移动,移速不变,穿越南海北部。

威马逊进入南海后,受惠于良好的大气环境及高水温,重新增强,气压呈下跌趋势。

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再次升格为二级台风。

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又将其再次降格为一级台风。

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再次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下午6时45分,香港天文台亦再度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威马逊重新增强,并在入夜后采取较偏西北路径。

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又将其再次升格为二级台风。

风眼于晚上8时后再次出现,威马逊已成功将南面对流卷至北面,重新建立稳固、扎实的眼壁。

再度临岸

2014年7月18日,威马逊再度迅速而显著增强,并向西北移动,移速仍然稳定不变,维持在时速22公里。

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直接升格为四级台风(上一个在南海加强为四级台风的热带气旋是2012年台风韦森特)。

凌晨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每秒52米,最低气压935百帕斯卡。

香港天文台紧随其后,在凌晨5时45分亦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而中央气象局亦跟进一步,于下午2时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

威马逊的增强趋势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急剧,像7月15日穿越菲律宾之前一样,临岸急剧增强,直至下午掠过海南东北端前,才达到强度颠峰。

香港天文台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10公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98公里,中央气象局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秒53米,即每小时190公里)但此时威马逊被海南岛地形牵引,改向偏西移动。

登陆海南

当日下午3时半,威马逊以颠峰强度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短暂登陆,这标志着威马逊成为继1973年14号台风玛琪后,41年以来登陆华南最强的热带气旋(按中国中央气象台资料,并以登陆时强度计算,而按照香港天文台资料,及同样以登陆时强度计算,威马逊则是继1979年台风荷贝后,35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风暴)。

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估威马逊的中心风力为140节(每小时260公里),是为五级台风,并属于该部门的“超级台风”分级,亦是南海罕见的强度。

登陆广东

威马逊在不久后便进入海南和雷州半岛之间的琼州海峡。

晚上7时半,威马逊在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沿海登陆。

登录时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m/s),打破1996台风莎莉的记录,成为登陆广东最强台风。

由于达到强度顶峰后数小时内便两度登陆,威马逊的颠峰强度只能短暂维持,但已足够重创海南、雷州半岛一带。

当晚较后时间,威马逊转趋减弱,以西北偏西的移动路径,掠过雷州半岛,移入北部湾。

登陆广西

2014年7月19日,威马逊继续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动,穿越北部湾。

凌晨2时,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

凌晨2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上午5时,中央气象台亦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早上7时10分,威马逊又于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再次登陆,随后受地形摩擦影响,开始急剧减弱。

上午9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并发出最后警报。

上午11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下午3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香港天文台在下午5时半亦把威马逊降为强热带风暴。

下午6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更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亦进一步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

而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亦有跟随中国中央气象台,分别在晚上8时50分及晚上9时半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与上一次降级分别只相隔2小时50分钟及4小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则于晚上10时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降格为热带低气压,而香港天文台更在上午9时45分把威马逊降为低压区。

日本气象厅在2014年7月21日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但威马逊残余低压区还没消散,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深入内陆。

九、台风彩虹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插图5

彩虹近岸达到巅峰

强台风彩虹于2015年10月04日14时左右登陆广东湛江坡头区。

最高风力可达15级,超过中国国家气象局的预估标准。

强台风“彩虹”在广东湛江市坡头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达16级。

茂名至湛江高速全线封闭状态。

十、台风海马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插图6

台风天鸽

2017年8月20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之后强度不断加强,8月22日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5时加强为台风。

8月23日7时加强为强台风,一天连跳两级,最强达15级(48m/s,年鉴中修改为16级,52m/s),12时50分前后以强台风级(14级,45m/s)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登陆。

8月24日14时减弱为热带低压,17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十二、台风山竹

中国历史上最强台风排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台风是哪个)插图7

台风山竹

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15日,台风“山竹“从菲律宾北部登陆;15日18时,广东省防总决定将防风级应急响应提升至|级;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17日晚20时,因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94375642@qq.com